” 既然妳們倆都在, 來挑日子吧. “
” 瑞士的日子. “
安德烈.貝爾南,
喜好看展覽, 欣賞藝術, 四處遊玩, 隨性開玩笑…….
近 85 歲時, 因急性腦中風癱瘓倒下, 被送入醫院.
一日, 在病床上,
安德烈對女兒說: ” 我要妳幫我了結. “
隨著在醫院的治療, 安德烈的身體狀況逐漸好轉,
由原先只能臥床, 到能起身坐立.
女兒心中暗自期待, 父親能改變心意.
但, 安德烈的心意堅決,
他和女兒說:
" 看看我這一身, 還像個人嗎?.......幫我結束吧. " " 別以為, 我改變心意了, 妳去打聽了沒? " " 瑞士那邊有消息嗎?.......我不想回去 (回家) "
即使, 為了參加孫子的音樂演奏會, 想延後去瑞士的日子,
也會記得提醒女兒:
" ( 我們 ) 忘記重新挑日子了. " " 動作要快, 萬一我失智就完蛋了, 會去不成. 4 月 27 日可以吧. "
安德烈 在表明死亡意願的影片中說:
再過一個月, 我就 85 歲了, 我幾乎已經無法行動, 無法自理, 無法正常過日子了. 無法再盡情享受原本的嗜好. 無法再和拉斐爾你一起旅行了, 我的愛孫. 無法再給你什麼了. 再年輕個十歲, 或許我會奮力一搏, 但也難說. 可以確定的是, 我不要過這種生活, 這種狀態, 我沒興趣. 這樣已經足夠了. 我想死, 這就是我的心願.
在種種現實狀況考量下,
安德烈 最後獨自一人, 由救護車載送,
前往瑞士, 完成安樂死.
影片最後, 手機鈴聲響起,
安德烈的女兒聽到瑞士機構人員說:
....... Tout s'est bien passé ( 一切都很順利 ) .......
電影改編自 艾曼紐.貝爾南 ( Emmanuèle Bernheim ) 同名小說,
書中內容為作者的親身經歷—幫助中風的父親, 到瑞士進行安樂死.
作者曾在訪談裡談到: ( 註1 )
有許多人都曾面臨相同的處境. 然而, 我所敘述的故事, 並非是個不幸的故事. 這本書, 不僅是關於死亡, 也關於生命. 我與父親的最後一項共同計劃, 是自由的行為.
本片導演 佛杭蘇瓦歐容 ( Francois Ozon ) 曾談到: ( 註2 )
這是一個複雜的故事, 關於一個因為太過熱愛生命, 因此渴望結束生命的男人.
意涵相近的話語,
諾愛拉.夏特雷(Noëlle Châtelet)在其 ” La dernière leçon ( 最後一堂課 ) ” 書中也提到: ( 註3 )
見另篇: ” La dernière leçon ( 最後一堂課 ) “
" 有時是因為太愛生命, 才會寧願選擇死亡. " " 死亡的抉擇可能是對生命的頌歌. "
註1. 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661378
註2. https://movies.yahoo.com.tw/movieinfo_main.html/id=11939
註3. https://www.booklife.com.tw/product-detail/04400043